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述评(智联忠)-平博网
网站地图

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述评(智联忠)-平博网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平博网-平博平台>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2024-06-20 阅读: 来源: 作者:平博网-平博平台
集中展现淮剧创作最新成果

——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述评

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是江苏省目前地方戏曲类唯一长期举办的全省性剧种展演活动,其前身是创办于1986年的江苏省淮剧节,自第七届起更名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随着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的圆满闭幕,这一艺术盛会已有8届在盐城市成功举办。本届展演月历时1个多月,有65场精彩演出,包括新创剧目展演、小剧场惠民演出、名家名段进乡村惠民演出、“看淮剧·游盐城”四大主题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中展现了近4年来淮剧舞台艺术创作的最新成果,是弘扬发展淮剧艺术、建设淮剧文化的有力举措。

《范公堤》(图片来源:“江苏省淮剧团”微信公号)

“固”传统戏传承

本届展览月,对传统剧目的整理复排、传统折子戏的演出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诸如《赵五娘》《白蛇传》《狸猫换太子》《打金枝》《秦香莲》《牙痕记》《王华买父》《玉杯缘》《白虎堂》等传统戏都应该作为长期学演的剧目。此次展览月,《柜中缘》《恩娶义嫁》《马前泼水》等全本戏,《赵五娘·书房会》《牙痕记·金殿认子》《赵五娘·行路》《吴汉三杀》《黄粱美梦》《刘二姐赶会》《打神告庙》《清风亭·认子》《罗英访贤》等经典折子戏,在市县各专业院团及民营院团中广泛上演,对继承淮剧艺术传统、培养表演人才、夯实创作基础起到了扎实有效的作用。

作为多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的举办地,盐城的淮剧文化生态很有代表性。淮剧是盐城市最主要、影响最大的剧种,当地有多家国有院团和民营团体(班社),这些国有院团和民间力量共同成为淮剧传承发展的坚实基础。近年来,盐城的淮剧创作生产成绩令人瞩目,相继创作了淮剧《小镇》《送你过江》《十品半村官》《小城》《谷家大事》《范公堤》等一批精品力作,被业界称为“盐城现象”。盐城淮剧拥有基础条件、人才储备、专业配置、剧目建设、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综合性的良性生态,这与各级政府、业界人士对戏曲创作传统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

“抓”新剧目创作

继承传统还必须活用传统,与开拓创新辩证统一起来,不断推进新剧目的创作发展乃至繁荣。艺术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培养各方面新人才,不断创作和上演新剧目,不断塑造新的舞台人物形象,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对于具体剧种而言,“老演老戏,老戏老演”要不得,持续不断地推出具有本剧种风格特色的、叫得响的新剧目、好剧目,才能保住老观众、争取到新观众。以盐城为例,当地文化界、戏曲界深谙创作的重要性,狠下功夫三四十年如一日抓好新剧目创作,巩固发展戏曲观众。盐城创作经验被称为春播、夏耘、秋收、冬储的“四季歌”,具体的做法是:每年年初召开全市艺术创作工作会议、新剧本题材规划会;年中组织新剧本通稿会、剧本论证会;对题材好、有潜力的剧本,明确专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年末进行新剧本评奖、新剧目调演活动。

本届淮剧艺术展演月在新剧目演出方面追求原创是其基本要求和特点。现代戏是淮剧创作得心应手的领域,此前已诞生享誉全国的多部精品。展览月上现实题材依然占据主要地位,如《村官八把手》《村里有个管得宽》《田家湾的号声》《阳光县长》《我家住在渔歌村》《火红的盐蒿草》《运河岸边槐花香》,这些剧目地域特色突出、淮剧风格浓郁、表演生动风趣,此外还有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潜行者》和改编传统戏《孔雀东南飞》等。

其中,江苏省淮剧团创作的《范公堤》,挖掘范仲淹任西溪盐仓监和兴化县令期间,克服重重阻碍带领民众修建捍海堰、修筑海堤、严防海潮、造福百姓的感人事迹。盐城市淮剧团用纵横家苏秦立志求学、周游列国宣扬合纵连横、竭尽全力为民众安康福祉忍辱负重的大义演绎了一部历史剧《天道》。此外,盐城市淮剧团《老荆树下》、滨海县淮剧团《映滩红》、射阳县淮剧团《英雄庙》,三部小剧场淮剧的创作也体现出淮剧艺术向新、求新、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扬”地方戏文化

第九届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汇聚江苏省盐城、淮安、扬州、泰州4个设区市及上海市的专业淮剧院团,流派纷呈、名家荟萃、各展风采。集中性的竞技演出对于艺术的精进、交流大有裨益。第一,通过新剧目的演出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编剧、导演、演员、唱腔、舞美、灯光等各方面都参与其中,并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研讨提升艺术创作水平。第二,通过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全程指导、评论剧目,以“一剧一评”评论文章、剧目专题研讨会等方式,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综合把脉,推进剧目修改提升。第三,本届展览月突出“淮剧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群众性特点,首次联合盐城、淮安、扬州、泰州四地,同时开展38场淮剧名家名段进乡村惠民演出,惠及百姓3万余人次,更好面向基层、服务广大城乡群众,实现全民共享丰硕艺术成果。第四,通过淮剧艺术名家,如陈德林、陈澄、陈明矿、王书龙、许晴等一批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奖得主,在各类演出中引领青年演员、走近人民群众,切实增强淮剧的知名度与社会效应。第五,推进文旅融合,将小剧场剧目和传统经典剧目惠民演出设置在专业剧场与景区剧场,在建湖县开设分会场,开展“看淮剧·游盐城”主题活动,建湖九龙口淮剧小镇淮剧秀演、淮歌潮唱、沉浸体验轮番上演,推进“艺术 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吸引游客37万人次。据统计,自4月26日淮剧艺术展演月开幕以来,线下走进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达1.5万余人次,线上央视频、水韵江苏等10个媒体平台同时直播,共有2546万人次在线共享这次丰盛的淮剧文化盛宴。

各地对淮剧文化的弘扬,不仅体现在淮剧艺术展演月期间,更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以盐城为例,在弘扬淮剧文化上思想理念明确、举措得力有效、方式先进多样、成效显著扎实。2021年《盐城市淮剧保护条例》的颁布,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保护,着力传承发展淮剧文化,打造盐城文化标识。盐城以剧目演出、艺术活动为核心激发淮剧文化活力,如每年一度的盐渎文化艺术展演月、两年一度的盐城市新剧目调演、盐城市小戏小品调演与“淮剧嘉年华”大联演活动等。每4年一度的江苏省淮剧艺术展演月,更是直接推动淮剧文化成为盐城百姓生活重要部分的强力举措和淮剧文化的精彩展现。盐城还有一些对淮剧文化建设的创新走在了前列:江苏淮剧博物馆的建立运行推进了对淮剧历史的展览、研究,还搭建了vr博物馆;官方账号及app的建设,打造了集淮剧视听、社区互动、短视频创作、平博网的版权存证、平博网的版权交易、vr导览、荣誉展示七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强化淮剧数字资源库的采集建立;创新数字内容衍生,将麋鹿形象和淮剧行当结合,创造了“淮剧戏迷鹿小迷”可爱卡通形象,以及将淮剧ip形象融入日常生活,衍生出手机壁纸、智能表盘等线上数字化商品,以及公仔、抱枕、手提袋等线下文创产品;开展有声书屋集听、说、学、唱于一体的沉浸式淮剧体验;在多家新媒体平台包括音乐平台入驻。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淮剧文化的传承传播。


(作者:智联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福州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评论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