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戏曲:要“流量”更要“留量”(李华裔)-平博网
网站地图

“云”上戏曲:要“流量”更要“留量”(李华裔)-平博网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平博网-平博平台>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2024-07-16 阅读: 来源: 作者:平博网-平博平台

近年来,线上文化消费“火”起来,从“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春风得意马蹄疾”,如今,网络新媒体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在万物乘“云”的时代,人人皆媒、处处有媒,传统戏曲顺势跻身“云端”,在各新媒体平台,“云”上戏曲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从艺术接受的角度,网络新媒体将原有接受主体对戏曲艺术有一定距离感的、个人品位式的观照,转化为无距离感的群体共同反应,戏曲艺术更多地被引入日常审美领域,为大众提供闲适的视觉与精神享受。

武汉大学发布的《直播pk、打赏与戏曲传播研究报告》(图片来源:“中国艺术报”微信公号)

全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异军突起,它以轻巧的篇幅体量、包罗万象的内容、强大的社交黏性等特点获得网民的普遍青睐,成为时下覆盖面非常广、民众参与度非常高的网络视听新业态。短视频这股炙热的风潮,一并催生出戏曲艺术百花园的别致景观,公开数据显示,短视频平台目前已覆盖了全国超300个戏曲种类。还有些戏曲作品和演员在社交网络成功“出圈”,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国风国潮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戏曲艺术也成为一种“流量密码”风靡网络。很多戏曲主播向大众普及戏曲知识,引领更多用户走近戏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对青年群体的正向价值引领。

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的传媒形态,随走、随看、随播的便捷性,以及低门槛的参与方式为其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逐渐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直播同样改变着戏曲艺术的传统演出模式及固有观演态势。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231个戏曲剧种已入驻某短视频平台并开通直播,其中,73.6%的已开播戏曲剧种获得直播收入,不少濒危剧种通过网络直播重焕生机。如今,短视频与网络直播一短一长,在灵动交互中勾连起戏曲艺术的无限风光,已成为全媒体时代“俘获”戏曲新观众的有效途径之一。

对于“云”上戏曲的喧腾鼎沸需要冷思考。随着娱乐功能在网络审美创造中的日益凸显,尤其是流量变现的利益驱动,致使网络文艺泥沙俱下。普遍看来,戏曲短视频现象级作品、优质内容还不够多,甚至有些作品格调不高,某些自媒体账号为了博取流量、吸引公众目光,刻意以戏曲作为标签、点缀或噱头,实则浮浅作秀、粗制滥造、断章取义,破坏了戏曲的整一性和文化厚重感,甚至误导了大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对于戏曲的认识。

创新、创意固然是媒体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一味逐新猎奇则易折损戏曲艺术的文化根基。网络媒介作为青年人聚集的文化阵地,在价值观导向、文化引领和民智启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全新的时代语境,网络传播须有“大文化观”的视角和格局,时时关注文化发展的问题及走向,既要外求形式,更须内求深度,以自觉、清醒的建构思维对以戏曲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审美观照与价值增容,用精品化意识深耕优质内容,通过古为今用的创新赋予戏曲艺术充满活性的动态生命,这样可以促使“流量”变为“留量”,让戏曲更好地留住青年、留住希望。


(作者:李华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曲学院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