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2》:通向中国科幻大片的可持续再生产(王一川)-平博网
网站地图

电影《流浪地球2》:通向中国科幻大片的可持续再生产(王一川)-平博网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平博网-平博平台>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正文
2023-02-06 阅读: 来源: 作者:平博网-平博平台

通向中国科幻大片的可持续再生产

——评电影《流浪地球2》

看片前我曾自问:看过《流浪地球》已经四年,现在面对《流浪地球2》时最想看什么?我的答案不言而喻:在初度惊喜于中国科幻大片隆重创生之后,最想看到中国科幻大片具备可持续再生产能力。《流浪地球2》的出品,让中国科幻大片具备了后续再生产能力,在中国科幻大片创作上走出了新步伐。

科幻奇观的展示与创造性的中国方案

《流浪地球2》在《流浪地球》基础上确实进了一步,首先表现在追述出《流浪地球》故事发生之前的前传故事:面对太阳毁灭危机,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一系列巨大推进器,要将地球带离太阳系而到外星系寻找新家园。然而,一方面宇宙流浪之路危机四伏,另一方面人类自身在如何实施拯救的方案上也产生严重分歧。联合政府采纳了中国方案而制订“移山计划”: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去寻找新家园,后更名为“流浪地球计划”。但反对派人士针锋相对地制订“数字生命系统”相抗衡。

为了讲好这个“流浪地球”故事,影片动用多种美术、道具和视效手法,创作出超级科幻奇观。首先描绘出地球和宇宙正遭遇的灾难景观:城市建筑破烂,街道毁坏,人群处于恐慌中,海洋随时可能向城市发动突袭,直到吞没城市和人类。观众被置于不断袭来的重重危机面前。尤其是太阳风暴来袭、空间站坠落、太空电梯保卫大战等事件的发生,将这种灾难性奇观尽情呈现。其次,通过讲述“数字生命系统”一派在联合政府中所作的拼命抵触、阻挠和反对等言行,渲染出“流浪地球计划”所遭遇的危机情境,由此突出中国在世界危机拯救过程中的奋勇担当和创造性作为。

影片还在美术上出现新的奇观造型。最明显的就是延续《流浪地球》中“地球发动机”等思路,造出“太空电梯”新造型。这是连接地球与空间的“宇宙级高速公路”,一方面在造型上向观众呈现出代表性奇观,另一方面在功能上满足人类从地球至空间站的高效穿梭运输的需要。

影片中一些细节深描也寓意深长。联合政府的中方代表周喆直讲述旅行者1号拍下的一张图片:在浩瀚银河系中有一个小小的白点,这就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它对宇宙来说只是一颗孤独的“谷粒”,而对人类来讲这便是全部。人类要在地球上建一万座发动机,把它带到两千五百年后的新家园。这一形象性介绍凸显中国对于世界事务的宽阔胸襟、高度责任感和主动担当。他还讲述人类股骨的故事,一万五千年前一根断裂的人类股骨在众人帮助下奇迹般愈合,“这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当下我们同样应当集聚全人类力量去拯救地球,这两处细节深描在全片中具有一举点题的形象感染力。

核心情节中的人物塑造体现中国力量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片突出了三组中国人在“流浪地球计划”中的重要角色。第一组是航天员群体,由刘培强、师父张鹏及韩朵朵组成。刘培强报名参与航天计划,在训练时对韩朵朵一见钟情。他们终成眷属后,有了儿子刘启。但韩朵朵因为受辐射而患重病,不久于人世。刘培强报名参加航天大队,因此获得家属进入地下城掩体的两个名额,他将其留给刘启和姥爷韩子昂,从而在情节上与《流浪地球》的故事合成一体。

第二组是工程师群体,由马兆和图恒宇组成。马兆相信人类理智可以战胜危机而开辟生机。图恒宇执着地相信爱的力量,他14年来一直怀念因车祸而不幸离世的女儿丫丫,渴望在互联网系统中让她重生。图恒宇以爱心持续浇灌,终于让丫丫从“数字生命”世界中重生,协助人类完成全球互联网系统启动任务,确保行星发动机及时启动。

第三组是联合政府的中方代表群体。周喆直在助手郝晓晞帮助下,说服联合政府中的外国代表,支持和推进“流浪地球计划”。这里突出危机中反对势力的顽固和中方代表的全人类视野和高超引领力量,同时也表达了周喆直所体现的中国精神在郝晓晞身上的代际传承。

这三组中国力量分别代表三种力:一是上天超越力,这是人类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而流浪到新星系的必需之力,以张鹏和刘培强师徒为象征;二是入地探幽力,是一种深入人类创造的科技智能世界去探测和求解的力量,马兆和图恒宇是其中卓越代表;三是人间团结力,是人类管理自身,以团结姿态共同化解巨大危机的力量,周喆直和郝晓晞成为其优秀代表。

影片在讲述这三组人物分别承担各自职责的过程中,刻画出具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周喆直看似清癯瘦削而又硬朗坚毅,话语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信念感。面对近乎热狂的反对声浪,他以气定神闲姿态坚守立场,娓娓动听的讲述,产生力挽狂澜于既倒的神奇力量。他的身上释放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精神气度。

图恒宇斯文有度而执着隐忍,带有浪漫主义者的气质风范。他对爱女丫丫的执着而无边的爱,代表了人类深厚的爱的传统,证明人类在化解巨大危机过程中离不开爱的力量。观众熟悉的航天员刘培强是人类现实主义力量的化身。他有着奋勇担当的责任感和敢于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人、家人和人类同胞。与这三位人物分别搭档的是主动学习和传承前辈精神的郝晓晞,理智又友善宽容的马兆,以及关键时刻把生还希望让给年轻航天员的张鹏,他们都恰如其分地承担起各自角色的表现力。这三组人物形象组合成地球危机时刻的中国形象整体,向世界传递当前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人类共同体价值理念,可以让观众更清晰地认知和理解中国精神及其风范。

题旨演绎人类最平常又最深邃的情感

《流浪地球2》在表达题旨上呈现出新意:从家族精神相传到人间亲情相伴。人间亲情相伴既是一种人间同在的渴望,更是一种人生永恒的信念,可谓渴望与信念的交融体。刘培强在回答人工智能moss询问时曾真心袒露:“我只想让我的家人活下去。”如果说他为了家人,以自我牺牲精神奋勇选择飞赴太空,那么,张鹏和马兆等的牺牲也都是为了让家人、亲人以及人类更好地活下去,他们共同渴望亲人们相伴永远。当刘培强说“老婆,我今天就是特想你,特别想,特别想”时,身患重病的韩朵朵听着丈夫深情告白会心一笑。而图恒宇对丫丫的思念也日益加深:“我已经十四年没有见过女儿了”,“爸爸太想丫丫了,特别想,特别想”。这种思念变成执念,让他不顾一切地坚持“我要给她完整的一生。”与此同时,这种相伴永远也出于坚定的信念,恰如周喆直多次宣告的那样:“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而信念的实现意味着责任履行:“危难当前唯有责任,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

为了阐释和佐证题旨,影片在插曲创作上用心良苦。主题曲《我在》延续了那种故土难离的主题与情怀,只是重点改为亲情陪伴:“我在/我一直都在/徒自守护着那一瞬间/只为有你在面前”。“我在”的每一次重复都传达出世人的共同心声,演绎着人类最平常而又最深邃的情感——守护、思念、企盼等。韩朵朵安慰刘培强的“我在呢,一直都在”,图恒宇对女儿说:“爸爸一直都在”,都透露出相伴最动情的坚守。“我在”既表达事实信念,又传递温暖和美好的承诺。只要“我在”,人类就在,地球家园还在,希望就在。

另一主题曲《细水长流》也体现相伴的深意:“什么是好,有一家老小”。歌词高度浓缩了当前中国人的亲情渴望,同前一首歌的“我在”相互印证和相互生发,感人肺腑地阐明了相伴所代表的中国人的家庭、家族以及家国同构传统及其当前愿景。这种相伴题旨的表达,其实也可视为中国观众抗疫三年来的情感状态的一种影像置换:人们更加渴望亲情守护、家人陪伴,盼望未来家人平安、健康和同在。

为了烘托人间亲情相伴题旨,该片还设计出正剧、悲剧和喜剧之间交融的混合式影像风格。例如周喆直和郝晓晞是正剧人物的代表,韩朵朵、马兆和张鹏的人生中有悲剧意味,而刘培强给韩朵朵送玫瑰花的过程带有喜剧感,这就让观众在正悲喜融合中品味人生的多重滋味。走出影院,观众可能还沉浸在未来地球危机的观影体验中,但同时会感受到“我在”“我信”及“什么是好,有一家老小”等掷地有声的坚定信念。

关注过《流浪地球》的观众都会心怀期待《流浪地球2》是否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的确,《流浪地球2》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对于中国科幻大片来说,足以带来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期待未来中国科幻大片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踏踏实实地壮大。


(作者:王一川,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


延伸阅读: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