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的著名专家、学者,湾区内节点城市的文联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的学员等共计110人围绕主题参加研讨。现摘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要培养一批文艺评论领域领军人才,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共同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
在秋冬轮换的诗意季节里,我们迎来了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闭幕暨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结业。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在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东中山开幕。
陈晋的授课深入解读了党史,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他所讲到的一系列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对学员们启发良多。
于平从其艺术实践和艺术管理经验出发,结合党的百年历史征程,对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舞剧的当代表达展开了全面、宏观的阐述。
“领军班”的小伙伴们分组研讨职业道德建设。
面对这个伟大的时代,文艺家们应该自豪而富有责任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鼓舞人们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岭南秋风爽,香山诗意浓。首届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在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的中山开班。
创新定位、重磅嘉宾、前沿观点、开阔格局……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新论坛开幕在即,敬请期待!
新三渝学员精彩评论文章荟萃,快来围观!
学员新作荟萃,不断有新增,成果集纳中!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佳作看这里!
“漫画评论”这一人民喜闻乐见的评论形式应充分发挥讽刺和幽默的独特功能,扎根人民、服务人民,让人民群众在“漫评”中收获评价共识、审美共识,为全社会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文艺发展氛围。
杨珺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与心路历程,以其主编的《央视剧评》为例,分别从宏观分析、微观实操、品牌建设三个方面展开了细致讲解。
2021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在重庆市奉节县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和来自全国各地文艺评论领域的60多名专家、学员一起谈艺论道,交流互进。
第三组研讨17名组员结合各自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就新媒体的本体现象、新媒体评论的现状与挑战等各抒己见。
第二组学员认为,用“做一个新的自己”来形容在“新三渝”的收获恰如其分。我们将不负期待,以“‘中流击水’的志向和勇气”,承担新时代文艺评论的责任。
“新三渝”学员结业后两天内迅速交齐融媒体作业70多份,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特摘选其中部分美术、书法、舞蹈影像和诗歌创作,与网友分享。
“新三渝”第一组学员21人来自不同艺术门类和天南海北,根据自己的不同研究领域及地域文化特征坐而论道,在讨论中分享己见。
第三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民族文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意义”“民族文艺与党的百年历程”“民族文艺与中华美学精神”“新时代民族文艺的责任与担当”“民族文艺评论的地位、作用与担当”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
9月14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西藏自治区文联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民族文艺论坛在西藏拉萨举行。
越来越多“文艺评论两新”在各类媒体尤其是网络平台发表意见、传达思想,在业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有些甚至很“出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代表130余人齐聚蓉城,首次就“文艺评论两新”的时代责任和文化担当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吹响了“文艺评论两新”的集结号。
在2021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上,多个领域的专家和文艺评论家围绕“文艺两新”“文艺评论两新”等话题进行深入研讨。
6月17日,锦江论坛在成都开幕,主题论坛上,五位嘉宾围绕锦江论坛主题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发言。
6月17日,2021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在成都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全国“文艺评论两新”代表、四川省文艺工作者代表、四川省市州评协代表等130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6月17日,2021全国“文艺评论两新”锦江论坛在四川成都开幕。
当代文艺评论苏州论坛聚焦新时代文艺发展中的重要现象、热点话题,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把握时代方位,关注时代命题,不断提升文艺评论的针对性、当下性和影响力。
聚焦新时代的文艺现场,把握文艺创作的时代方位,阐发时代精神的美学追求,是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作为中评协会员,在文化治理、信仰建构、使命担当、传统创新、时代抒写五个层面,学深、悟透、笃行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作为时代的文艺家,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新时代文艺批评阵地建设,积极构建中国文艺批评话语体系,彰显中国文艺自信与批评话语自信。
评论家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适时修正或调整自己的发声位置,求真向善审美的本质定位不能改变。
文艺评论如何拥抱时代,发挥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如何认识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秦腔历史剧《关中晓月》以周莹这一关中巾帼的行动线索灌注着豪迈不羁的秦川精神与重情重义的人间大爱,并洋溢着独有的美学价值,传达出特有的历史底蕴。
打造文艺精品,以经典润人心,共同期待蕴含“阳春白雪”的文化艺术精品。
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影像传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国家形象的构建,文化自信的建设和国家凝聚力的稳固有着重要意义。
杂技剧创作,是运用杂技本体艺术语言进行叙事的全新表演样式。杂技演员由演“技”变成演“剧”,使杂技从地摊式的杂耍变成具有艺术高雅品味的杂技剧。这是“技”到“艺”的飞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创新。
《破冰行动》《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鬓边不是海棠红》......从上不了台面的边缘角色,到走上舞台中心并一举夺魁,2020年是网剧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网剧正在成为推动电视剧发展最大增量。
金秋十月,相约钱塘江畔;大咖云集,共话影视新征程。
学术论坛主题: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传播机制与发展趋势、“亚文化”视角下的影视现象与社会治理、爆款网络剧的审美旨趣与文化特征
聚焦主题论坛、行业发展趋势论坛、地方行业发展论坛。
11月27日至29日,第六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海宁举办。来自全国各地不同行业和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与青年文艺评论家围绕“文化自信、中国力量、网络媒介、行业发展”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2020年11月27日,第六届中国青年文艺评论家“西湖论坛”在浙江海宁开幕。
“西湖论坛:圆桌论坛:”‘融’语境下的文艺发展新生态“
“西湖论坛”圆桌论坛:“新时代中国故事的现实精神”专家发言摘录
“西湖论坛”圆桌论坛:“人工智能与艺术未来”专家发言摘录
“西湖论坛”圆桌论坛:“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与现实主义精神”专家发言摘录
“西湖论坛”圆桌论坛:“媒介融合迭代与文艺评论新样态”专家发言摘录。
10月15日至24日,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湖北宜昌举办。来看《中国艺术报》两个整版通栏专题报道~
2019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文艺评论的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力建设”主编论坛在湖北宜昌举办。
2019年10月23日,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湖北宜昌顺利结业。
孙郁教授将鲁迅文学批评的维度概括为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文学思想与文学史研究、译著及古籍校对以及美术理论等,围绕鲁迅文学的人民性、革命性、民族性展开讲解,他旁征博引地为大家全面而深刻地解读了鲁迅的文学观念。
李德顺教授以“先救妈还是女友”等著名的“道德难题”为例,启发学员思考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好坏、善恶、美丑等基本价值判断问题,对文化哲学与价值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仲呈祥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我国文艺评论的理论和实践,从新时代文艺评论的责任和使命、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文艺的引领作用、文艺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等方面,做了深刻而生动的演讲。
近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主题为“新时代文艺评论的话语体系建构和传播力建设”的主编论坛在湖北宜昌举行,《光明日报》《文学评论》《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评论》《长江文艺评论》等报刊的相关负责人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李前宽导演还认为主旋律电影是为人民服务的艺术作品,主旋律电影创作者要有担当、有血性、有艺术责任感,对时代和历史负责。他希望文艺评论家要更好地敦促、批评和鼓励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和进步,使电影评论和电影创作形成互相促进的良好关系。
2019年10月16日,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在湖北宜昌开班。
第五届全国文艺评论骨干专题研讨班来袭,快来报名!
无论在国内国外,她每一次的登台都火爆异常,无论年老年少,几乎都能很快被舞台上的她吸引,成为最忠实狂热的粉丝——针对这一存在已久的“张火丁现象”,一场专题研讨会15日在京召开。
在互联网 的时代,张火丁不仅拥有众多戏迷的支持,还拥有许多黑头发的年轻知识分子观众的支持。她获得观众青睐的秘诀在哪里?
中国是戏剧大国,看戏听戏唱戏对于国人来说,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日常的文化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华民族发展的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生活景观,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京剧艺术应该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希望程派艺术和京剧艺术能越来越繁荣,希望张火丁的艺术道路越走越远。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主办以“档期概念与类型创作”为主体的春节档电影研讨会。
3月15日下午,2016春节档电影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一定能成为全球电影最大的消费国家,至于要成为电影强国则要靠中国电影人的创造力、内容制造和创新,以及运营模式的创新和升级等综合因素了。
电影如果要走得高远,思想万万不可缺。中国电影已经被大火烧开,接下来要去掉浮在表层的泡沫,小火慢煲。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大智慧。
春节档对电影产业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对电影艺术和审美的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档期电影显然需要在政策导引、法律治理、资本分流、舆论影响、业界自律,以及多方力量之间,继续寻求对话和沟通的可能性,以期逐渐符合常规电影所需的常态和规范。
我们应该强调,做有良心的电影,做有质量的投资,做有法制约束的市场,以迎接中国电影的新局面、创造电影强国。
我们期待着更多更好的电影佳作,来实现电影工业中的真实影像逻辑,“以正在跃起的方式把持住这一当下即是”。
只要我们不失掉自信心,勇于直面问题和矛盾,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中国电影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需要强调进一步遵循艺术规律,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着力于创作更多更好“真善美”统一的艺术精品,这是我们由“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必由之路。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3月31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光明日报文艺部联合召开了“艺术家眼中的中华美学精神”专题研讨会。
书法艺术所体现的中华美学精神包括四点:美善合一、技进乎道、写意精神、融会贯通。这种精神浓缩积淀在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中,是书法艺术的本质规定所在。
作为新时代的曲艺工作者,我们要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要学习姊妹艺术的精华并且有机地与鼓曲艺术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将鼓曲艺术的美传播得更远更广。
我们在崇拜西方大师时不应忽略自己的雕塑传统,立足中华美学精神的创作才会受西方人尊重。
戏法表演不会像外国魔术那么耍帅玩酷,它是成年人式的含蓄、亲切、谦和,与观众始终是平等的,而且非常尊重观众。
中国画诗、书、画、印合流形成的写意高度是其他民族和其他艺术都没有进入的境界,是中华美学精神和西方美学精神不同的特质,中国画是艺术的科学,而西画是科学的艺术。
艺术家应以作品创作为安身立命之本,我一直从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将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用艺术的形式展现在舞台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象美,那“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无穷奥妙转换和心领神会,恰恰打通了中外观众的共鸣之心,它让作品穿越时间、跨越国度,空灵、美丽、有力量。
一部戏剧的最高任务就是赞颂真善美,弘扬真善美高度统一的价值观,贯穿动作就是阐述通达真善美的跌宕多姿的过程。
有了纯熟技巧的美术家只有克服追名逐利的私念,不受艺术市场的操纵,认真用心观察和体验自然和现实生活,在静中把握动的客观世界,多读书、多思考,作品才可能有动人的诗意。
中国的书画、雕塑和建筑等视觉艺术拥有自足的造型体系和不曾间断的传统,但更彰显了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与力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2月20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北京大学联合召开“中华美学精神”专题研讨会。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命题。
中华美学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21世纪人类面临着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矛盾提供了一剂哲学良方,或叫美学良方。
与西方着重于“从实然向应然”的审视思路不同,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是着重于“从应然向实然”的转进,这表现在许多文学艺术形式之中。
我讲的美感超越性是对功利而言的,指超功利性或无功利性的境界。从中国文化角度来讲,功利境界以上的超功利境界至少有三种。
中华美学精神的提出,表明中国美学有与世界其他文化的美学不同的特点和固有精神,其特点和精神与中国悠久的历史紧密相连。
不再一般地使用中国美学精神而是提中华美学精神,这一修辞策略在当前应有特殊的意义和针对性。
中国人对美和艺术的理解不同于西方的形式分类,而是关注其内在精神的贯通。中华美学精神的本质特性包括四方面。
中华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是通过人的完善达到社会的和谐。以人的问题为基本问题,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贯传统和鲜明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它既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对艺术实践的指导性价值,也有文艺发展与中华文化复兴的战略思考。
《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的出版,是学习出版社为中国的出版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宣传贡献的一份力量。
视频:征集传记文学作品,专家精彩点评
《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由学习出版社出版,汇集了154位传记文学评论者对编委会专门征集来的300种传记文学作品的点评。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各国人民永享太平。
9月14日,《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新书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召开。
7月18日,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区开班,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文艺研究和文艺评论的80余位学员在此进行为期一周的研修。
7月18日,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在扎赉诺尔区开班。
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于2015年7月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区开班。
“文艺评论要接地气、要前置。”在日前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潮寄语青年评论家们。
第九届全国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感言
作为文艺界的人民团体,文联应如何为文艺评论家做好服务,搭建平台,更好地推动文艺评论工作健康发展?对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组织了专题论坛,探讨如何为文艺评论人才成长更好地服务。
近年来中国思想界一再掀起过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说明中国将可能引领新一轮全球价值构建。
中国城市从传统向现代的演变中显出了有意无意走向广场中心结构的趋向。
回顾百年来电影艺术的辉煌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以它自身非同凡俗的人文色彩和民俗的特征,还有艺术上的创新,占据着中国电影队伍中不可缺的重要地位。
中国当代书法呼唤回归传统,不是片面复制传统,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的美学精神高度在于“融古为我” ,其艺术经典性必然是时代的文化创造。
日前在京召开的电影《启功》作品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如何立足传统文化,实现国产电影的人文精神复归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昨天在京召开电影《启功》研讨会。
与会专家学者对影片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影片取材真实可感,人物形象塑造生动,情节感人至深,充分展示了启功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同时也展示了启功坚持艺术真理的执着追求。
“《启功》重点刻画了作为教育家的启功,同时兼及他在其他文艺领域和学术领域里的大家风范,是一部在当下银幕上奇缺的为文化大家谱写精神心灵史的好影片,是一部入人心、接地气、有品位、正能量的好影片。”
电影《启功》是一部因诗意而动人的电影。再现了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和国学大师启功的一生,运用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手法,让老年启功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梭往复,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人生历程。
4月3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在京举办电影《黄克功案件》作品研讨会。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夏潮出席会议。
来自电影艺术、党史、法学、传播学等不同学科的专家,从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角度对《黄克功案件》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全方位地挖掘了这部影片给予人们的历史教育、艺术熏陶和美学启迪。
《小镇大法官》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举行,影视专进行了认真剖析和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讨论了这部电视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作用,给予了电视剧高度评价。
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等主办的“电视剧《小镇大法官》研讨会”在中国文联举行。
在新一轮的热议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影视和生活的关系?关于《平凡的世界》,我们忽略了什么?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于今年2月开播以来,在三秦大地引起强烈反响,受到高校师生的追捧和热议。
恰恰是对于经典的诚意和敬重,使得电视剧赢得了极大的口碑。
作者:李星 向云驹 李国平 畅广元 梁鸿鹰 郦国义 尹鸿 李星文 聂伟 周由强 毛尖《光明日报》( 2015年04月03日07版)李星(文艺
向人民学习,向经典学习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仲呈祥 《平凡的世界》这部电视剧凝聚了上海、北京和陕西三地领导和文艺家的心...
27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和陕西省委宣传部在京举行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