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创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张瑞田)-平博网
网站地图

当代书法创作的一次全面检阅(张瑞田)-平博网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平博网-平博平台>艺评现场>书画摄影>书法评论>正文
2024-06-04 阅读: 来源: 作者:平博网-平博平台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的评选,综合了以往的评选经验和方式,有了一定的突破。为了确保展览的公正性、专业性,中国书协与时俱进,借助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延伸当代书法评选的现代化手臂,赋予当代书法评选新形态、新机制,提升当代书法评选的新高度。评选结构的坚实,评选纪律的强化,是为了发现优秀的人才和优秀的作品,评选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也要客观看待,按规矩办事,激浊扬清,赏罚分明。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调动了当代书法家、篆刻家的积极性,他们开动脑筋,充分准备,在创作方向、艺术形式、主题确定等环节,既独立思考,也集思广益,力图创作出不负时代的优秀书法篆刻作品,推动当代书法、篆刻创作的繁荣。笔者作为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学术·媒体观察员,对投稿作品尤其是经过严格评选进入审读环节的入选作品,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篆书作品,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发挥笔墨的能动性,追求书写感,强调观赏意义。不管是大篆还是小篆,不管是整饬的笔法还是快意的抒情,努力挖掘传统篆书的审美资源,推动当代篆书创作的向前发展。相比较而言,楷书比之篆书有更大的选择空间。作为成熟的书体,一直被书法家重视,入选作品所包括的大楷、中楷、小楷,体现了当代书法家深厚的传统功底和创新意识。他们以自己精湛的笔墨功夫,介入楷书的点、横、撇、捺,既不失楷书结构的精美,也以生命情感渗透,使一种趋于概念化的书体有了新的面貌。隶书创作也有独特的结字特点,当代书法家勠力写出特色,在笔墨语言中寻找突破。书法家们大刀阔斧,打造线条的生动性,打破字体的常态化结构,呈现出新的阅读和欣赏效果。行草书也有上佳的表现,一幅幅好作品不断出现,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行草书创作的强劲态势。篆刻作品一如既往,写意、工稳兼备,刻意、抒情兼顾,代表了当代篆刻创作的实际水平。刻字作品有了长足的进步,作品的色彩对比、文辞选择以及材料应用上,逐步完善了当代刻字艺术的美学特征。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是当代重要的书法篆刻展,征稿、评选,纠错、复议,研讨、展览,备受各界关注。不管是肯定的,还是质疑的,不管是寄予希望的,还是竭力唱衰的,不管是投稿作者的一人感受,还是学者们的一孔之见,围绕一次重要的书法篆刻展览,表达了不同的意见,这说明当代书法创作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对书法展览工作的评议,不仅仅是书法界本身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对当代书法创作的认识和期待。

成绩突出,问题也值得注意。有一些书法家,对大篆与小篆的区别和繁体字与简体字的认知界限不清楚,混用、乱用的现象时有出现,降低了书法作品的文化水准。一些题跋,因文学功力不足,显得肤浅,甚至文不达意,留下了一些遗憾。还有对形式感的过度追求,削弱了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在评选过程中,中国书协要求评委、监委、学术·媒体观察员们密切注意那些以代笔、代刻、抄袭、临摹、集字等不正当的手段“创作”出来的投稿作品,并通过面试考核,将一个透明的、合理的并具有高度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展览呈现在我们面前。

必须承认,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作为当代重要的书法展览活动,具有很高的荣誉归属,自然也存在利益驱动。代笔、代刻行为,具有隐蔽性,我们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予以监督。抄袭、临摹、集字相对复杂,书法创作存在一对一的临习,如何界定一件作品是不是抄袭、临摹、集字作品,需要予以慎重地评判。

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落下了帷幕,它是终点,也是起点,相信只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评选的制度机制,其中包括舆论监督、民主评议,高质量、高水平的书法篆刻展就会不断涌现。


(作者:张瑞田,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秘书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