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发布典礼在北京大学举行(点击查看)。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推优结果如下。()
第八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优秀作品名单
(按作者姓名首字母音序排列)
优秀文艺评论著作5部
作品:《当代昆剧创作研究(1949-2021)》
作者:丁盛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出处: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年4月
推荐单位: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以时间为经,以剧目为纬,纵横交错,史论结合,对1949—2021七十余年的昆剧作了全方位的鸟瞰式研究。既有代表性剧作的文本分析,亦有昆曲舞台艺术呈现的评议;既关注传统剧目在当代的传承,亦讨论新编历史剧的得失。持论稳妥,分析到位,对当代昆剧研究有推进之功,不失为一部有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的专著。
作品:《中国人的音乐》
作者:田青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出处: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7月
推荐单位:《人民音乐》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站位高远,不仅让中国人对自身传统文化艺术“自觉”与“自信”油然生发,而且力图在全球视野中通过传递“中国人的音乐”信息,让世界懂得中国人,懂得中国。名“大题小作”,实“小题大做”,选出我国古今代表性音乐精粹进行人乐叙事,深入浅出,有理有据,文质彬彬,雅俗共赏,既反映出作者学识渊博、学养丰厚,又体现了当代学者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倡导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时代意义重大。
作品:《17—19世纪法国美学主潮》
作者:张颖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副主编
出处:商务印书馆,2022年7月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是我国学界法国美学史领域的首部系统研究成果。作者立足第一手文献资料,以“文明互鉴”为论述宗旨,运用民族美学视角,对法国美学三个世纪发展进程展开研究,勾勒出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体系性面貌。论述深入、扎实、严谨,理论表达清晰准确,对于当前“吸收外来”和构建中国美学“三大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品:《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发展史研究》
作者:周新民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
出处:人民出版社,2022年8月
推荐单位: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书以新中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变化为线索,清晰描画了当代小说理论走向多元和综合的文学流向,探讨了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史的基本特征和时代特点,历史化分析与文学性分析紧密结合,充分肯定现实主义的开放成果和小说理论的创造成绩,在对人民性、现代化、民族化等发展推动力的系统阐述中有新的价值发现。史料丰富,案例精当,脉络分明。
作品:《中国书法批评史·现代编》
作者:祝帅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出处: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2年12月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北京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在既往的书学研究中,对晚清、民国以前的批评理论研究较多,近现代批评则相对薄弱。本书以较为宽宏的学术视角、丰富的文献资料,对中国现代书法批评理论进行了较深入、全面的梳理;通过对具体批评家、批评文献的描述和讨论,尝试构建“近现代书法批评史”与“书法”和“批评”的双重对话,展示当代学人的学术思考,在学科建设上较有补裨意义。
优秀文艺长评文章15篇
程格格
作品:《平民立场与转型中国——作为现实主义史诗剧的〈人世间〉》
作者:程格格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出处:《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1期
推荐单位:《文艺理论与批评》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分析了电视剧《人世间》的史诗性特征,阐释了叙事策略的选择对于真实呈现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价值,对民间道德伦理与价值观念在作品中的呈现作了具有新意的解读,并由此阐明了该作品对当下创作所具有的普遍意义。文章层次分明,表达明白晓畅。
高山湖
作品:《诗意舞台空间的别样表达——以原创昆剧〈瞿秋白〉舞台美术为例》
作者:高山湖 四川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化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出处:《艺术百家》,2023年第1期
推荐单位: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现代昆剧《瞿秋白》的舞台美术为研究对象,重点讨论了该剧舞台空间的诗意营造、视觉要素的意象渲染,以及各种舞美要素背后的理论支撑。论文分析细腻、准确、深入,且能由点及面,其意义或不止于《瞿秋白》一剧,对当下各类戏曲舞美艺术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韩学宁(笔名韩少玄)
作品:《“写意精神”的激活与再生——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画家群体的思考与创作为例》
作者:韩学宁(笔名韩少玄) 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中华书画家》杂志编辑部主任
出处:《中华书画家》,2023年第6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中央文史馆馆员画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入古出新”艺术创作道路的评析,提出了当下中国画创作如何激活“写意精神”,以及如何在推进现实主义、融入多种语言样式的同时再生写意精神等命题,切中了当下中国画缺失写意精神的肯綮,并对如何破解提出了深入思考。
作品:《文艺批评参与美育的必要性探究》
作者:李雷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出处:《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1期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在当前文艺批评和美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富于创意地将文艺批评视为提升美育水平的实践路径加以探讨,为文艺批评呈现了更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和更高的人文建设价值,拓宽了文艺批评的社会面向,提升了文艺批评的意义高度。文章角度新颖,立论扎实,论说充分,对于当前推进文艺批评和美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润坤
作品:《抖音手势舞:媒介平台形塑舞蹈影像新范式》
作者:刘润坤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雅博士后
出处:《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
推荐单位:《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评委推选意见:在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当今,以抖音为代表的社交视频平台数年间便催生了一种名为“手势舞”的热播舞蹈影像。本文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前所未有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舞蹈文化特产,将其置于全球互联网文化现象中予以理论界定、深层剖析和价值判断,以清醒的理论批判意识揭示了媒介平台“算法”形塑“手势舞”景观、助推“同质化”审美趋向的社会文化问题。
马琳
作品:《互文本与作家选择——〈创业史〉与影、剧〈柳青〉的“现实主义胜利”》
作者:马琳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教授、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出处:《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10期
推荐单位:辽宁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跨媒介批评视角,细致解读柳青的小说《创业史》,并同话剧《柳青》和电影《柳青》加以比较分析,深入剖析作家柳青与农民生活之间的多重互文性关系,阐述了不同媒介文本在艺术精神和艺术方法上践行现实主义的不同艺术经验,对于文艺跨媒介叙事、跨媒介传播现象的批评具有方法论启示意义。
牛光夏
作品:《人类世视域下中国生态电影的价值重建与类型融合》
作者:牛光夏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教授、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出处:《电影艺术》,2022年第5期
推荐单位:《电影艺术》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在生态文明的宏大视野中,选取人类世视域,结合中国生态电影的创作与批评实践,检视中国生态电影的既往经验和未来发展,对其价值重建与类型融合趋向展开了颇具针对性的思考和阐发,提出了较有前瞻性的观点,对于创作出更多具有自觉生态意识和良好艺术品质的中国电影具有启发意义。
孙柏
作品:《纽约进行时:梅兰芳的美国逆局——对一个戏剧史转折时刻的追索》
作者:孙柏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11期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通过大量一手史料和文献,追索了梅兰芳访美演出最初阶段的戏剧性转折,在中西比较视野和大量文献的支撑下呈现出相对可靠的历史事实,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戏剧研究中的理论与方法问题提出必要的反思,体现了学术型评论的特色和纠偏的创新观点。
孙毅(笔名孙郁)
作品:《从京派到新京派》
作者:孙毅(笔名孙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出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
推荐单位:《作家文摘报》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百年现代文学中发掘出京派与新京派的文学现象,发现其文学贡献,肯定其审美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的统一、对文学创作空间和作家精神个性的扩展,以及在文学中的责任和批判意识,在看似经验式批评中洞幽烛微,通过诸多精炼的个例分析点评,串联起现代文学百年发展与可贵经验,语言灵动,文风活泼,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汤天甜、周经伦
作品:《作为舆论的短视频:影像表达、功能属性与风险争议》
作者:汤天甜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副教授;周经伦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出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推荐单位: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短视频的公共舆论功能作了辩证分析,指出其多模态文本及乡土调性促进了公众话语权的下沉及新公共空间的构筑,在舆论场域发挥协调与监督等功能,同时提醒警觉其可能引发的认知错位、信息超限排斥、法律侵权等诸多风险。这些论述有助于深入认识和把握当前文艺创作、鉴赏和评论的舆情环境。
肖梅(笔名萧梅)、魏育鲲
作品:《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声乐理论研究与实践》
作者:肖梅(笔名萧梅)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亚欧音乐研究中心主任;魏育鲲 西安音乐学院教师
出处:《艺术学研究》,2023年第3期
推荐单位:《艺术学研究》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作者以多年积累的表演美学和民族音乐学等理论成果为基础,关注多元文化中的声乐实践,针对民族声乐的重要方面进行拓展研究,提出多条建议,力图突破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还存在的“千人一面”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谢有顺
作品:《思想着的自我——韩少功的写作观念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
作者:谢有顺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出处:《南方文坛》,2022年第4期
推荐单位:《南方文坛》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将韩少功的写作道路及观念沿革概括为“思想着的自我”,并由此思考中国当代文学的得失与价值,强调作家开放的思想精神与人格光芒的重要性。文章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强调自我的个性判断,与研究对象进行心灵对话,是一篇有思想、有创见、有分量的优秀评论,其文风值得大力倡行。
邢千里
作品:《光影臆想到主观现实——概念歧义化考古与中国当代摄影浅论》
作者:邢千里 浙江传媒学院摄影系教师、浙江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出处:《中国摄影家》,2022年第8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作者对摄影创作的感受和体悟为基础,从百年摄影历史积淀起的创作路径分析入手,梳理中西方对“摄影”“画意摄影”“纪实摄影”等摄影类型概念的定义和互译中的意义偏好,强调对这些概念中国式理解和把握的特殊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创作方向和作品风格上的差异,具有较好的学理价值和一定的启发性。
徐清
作品:《当代书法批评的在场性和问题导向》
作者:徐清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出处:《中国书法》,2023年第2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对当代书法批评如何增强在场性、回应新语境新问题、体现新视角新路径进行了深入思考,围绕当代书法思潮、创作、展览、教育、市场以及书法批评自身加以仔细推究,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文章根据思想表达的需要逐层拓展,语言风格独特,彰显多重意义。
许苗苗
作品:《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
作者:许苗苗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2期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首都师范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充分评述了网络文学发展的互动性、想象力和即时回应社会的突出特点,揭示其映射的现实社会经验、时代心理变革与当代中国故事,并指出网络文学所讲述的并非架空现实的“异托邦”,而是内化于生活的存在。文章整体评述开阔深入,为网络文学研究提供了切实的进路,展现了文学新领域的新思维。
优秀文艺短评文章15篇
陈青青
作品:《平凡亦有光——主题性美术创作中的新型劳动者形象》
作者:陈青青 中央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出处:《光明日报》,2023年5月7日
推荐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聚焦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中出现的新型劳动者形象,敏锐发现了主题性美术作品对新型劳动者在“智识型”与“新业态”等方面的崭新描绘,并将其提升到“平凡亦有光”的美学高度,体现了美源自生活的艺术理念。
程楠
作品:《文化科技融合下的“艺术解锁”——从〈漫长的季节〉看弹幕的创新运用》
作者:程楠 中国电影出版社副编审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3年5月19日
推荐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网络时代,“弹幕”作为对艺术作品的即时评论形式,成为叙事文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别出心裁,将评论对象聚焦于网络视听作品的弹幕,以新颖的眼光看到了弹幕与作品的相辅相成,看到了文艺与科技的双向赋能。切口小,分析细,论述深,为艺术评论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
崔然
作品:《“包袱”的艺术与艺术的“包袱”》
作者:崔然 《满族文学》杂志社编辑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2年12月12日
推荐单位:中国曲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借鉴前辈艺术家对“包袱”艺术性的提炼,指出相声是“包袱”的艺术、要多在“包袱”的艺术性上下功夫,还揭示出诞生精彩“包袱”的根源在于营造好喜剧的情境以及对逻辑学和修辞学的掌握。全文言之有物,说理明晰,观点明确,对于当下的相声创作具有较强的引导价值。
郭克俭、邱正
作品:《传世古画缘何成为传统文化的“超链接”》
作者:郭克俭 浙江师范大学施光南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邱正 浙江师范大学民族音乐学硕士生
出处:《光明日报》,2022年9月14日
推荐单位: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用精短的篇幅探讨《千里江山图》等多件传世名画何以成为热门ip,以“文化创意”“敬畏之心”“科技赋能”三个关键词概括了这一现象的核心要旨,观点鲜明,讨论具有一定深度,对于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创造和大众生活提供了富于启示性的案例解读。
胡祥
作品:《该给影视剧取个好名字》
作者:胡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视听内容所助理研究员
出处:《光明日报》,2023年3月29日
推荐单位: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从细微处入手,分析了剧名对影视剧作品传播的价值,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阐述了剧名与作品内容的相互关联,以及好剧名对于体现作品精神气质与思想内涵所具有的“点睛”意义,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剧名之所以产生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逻辑清晰,言之有物。
姜学贞
作品:《古老杂技焕发先锋性和创造性》
作者:姜学贞 上海市杂技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出处:《解放日报》,2023年6月29日
推荐单位:中国杂技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提纲挈领地梳理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立足根本,勇于解放思想、探索创新,扩展杂技艺术内涵,焕发杂技创新业态,在全球化视野和格局中增强时代性、文化性、开放性、融合性等本体属性的卓越成就。尤其将笔墨侧重于对“杂技剧”这一时代新生事物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分析,提示了“杂技剧”勇闯跨界融合艺术前沿阵地后尚需提升和改进的空间。
刘桂茹
作品:《以中华文化内涵塑造“数字人”形象》
作者:刘桂茹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出处:《光明日报》,2023年2月26日
推荐单位: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选题新颖、观点明确、语言生动,敏锐地分析了“数字人”在艺术生态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数字人”不仅代表网络文艺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时代气象的表征,提出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入中华优秀文化内涵,才能做到“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起到以新文艺形态表达文化自信、彰显时代审美旨趣的作用。
刘浩洋
作品:《理性看待网络时代戏曲艺术的“冷”与“热”》
作者:刘浩洋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出处:《中国艺术报》,2023年3月17日
推荐单位:中国艺术报社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通过互联网平台青年观众对戏曲的热捧现象,指出了戏曲艺术当代传播热闹背后值得反思的一些问题,理性思考了戏曲在电子媒介主导的大众评论主潮中如何守正创新,如何保持其主体和文脉,呈现了文艺短评发现问题、聚焦现象、针砭时弊的特色和风格。
危明星
作品:《实感:chatgpt与文学的距离》
作者:危明星 中国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出处:《文艺报》,2023年4月24日
推荐单位:《文艺理论与批评》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辩证眼光评述人工智能带给文学新的变化、挑战与始终存在的实感距离,在肯定chatgpt的进步作用时,指出以人类肉身体验为基点的“实感”足以标别chatgpt与文学的真正距离,坚信文学中的人性、自然独特于人工智能的永恒意义,特别是作家基于社会责任感和与社会即时互动的正义性、创造性能力对于文学的决定性作用,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韦铀
作品:《“云演艺”:新业态与新价值》
作者:韦铀 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
出处:《南方日报》,2023年3月26日
推荐单位: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云演艺”的活跃状况,指出这种数字时代人类演艺活动新业态体现了跨时空性、开放性、即时互动性和人工智能化等新特征,具有多方面的新价值,对于打造舞台艺术演播知名品牌、推动文艺发展、让更多青年领略传统艺术之美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立意新颖,说理清晰,论述有力,针对性强,有助于准确理解把握新兴媒体在文艺发展中的作用。
薛晋文
作品:《中国式文艺评论高质量发展刍议》
作者:薛晋文 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
出处:《文艺报》,2023年4月19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就新时代中国式文艺评论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思路宏阔的思考与切中肯綮的阐发,强调只有坚持在历史思维中真正做到守正创新、在时代思维中强化实践自觉、在创新思维中夯实传播基础,新时代文艺评论才能够扬帆远航、行稳致远。文章观点鲜明,切中实际,以精当简短的话语讲清了一个题旨重大而又深远的批评实践与理论问题。
阳丽君
作品:《ai语境下的摄影创作和批评》
作者:阳丽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长兼主编、编审
出处:《中国摄影家》,2023年第6期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沿着ai可能展开的功能属性,实事求是地分析其给当下的摄影创作、影像分类定义和评判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特别就建立可控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规范逐项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原则性建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文中提问较多,语气强烈,体现了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不失为短评的一种文风。
杨汤琛
作品:《从“打工”到“劳动”:诗歌嬗变与时代逻辑》
作者:杨汤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出处:《文艺报》,2022年7月20日
推荐单位: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敏锐地注意到21世纪“劳动诗歌”的文学现象,指出其实现了从“打工诗歌”一般性的苦难叙事向朝气蓬勃的劳动者形象展现的转型,表现出一种明朗的心理状态和宏大的审美追求。文章立足人民立场,关注现实问题,带有时代温度,具有深刻而灵动、笔短而意长的理论风格。
张丽军
作品:《新时代呼唤新山乡巨变文学》
作者:张丽军 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暨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
出处:《中国文化报》,2022年7月15日
推荐单位: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所引发的时代巨变为切入点,在简要考察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乡土文学审美书写特点及其新变的基础上,呼唤新时代乡土文学书写应聚焦“新乡村故事”讲述、“新乡村英雄”塑造、“新的多元化语言形式”探索,重建乡村精神,为新山乡巨变塑型铸魂。文章见解新颖独到,问题意识鲜明,对当下文学发展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张硕
作品:《公者何以千古——重温焦裕禄题材的几部影视作品》
作者:张硕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视频采编部记者
出处:《湖南日报》,2022年8月19日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自荐
评委推选意见:本文主要以电影《焦裕禄》《我的父亲焦裕禄》和电视剧《焦裕禄》等作品为考察对象,探讨了焦裕禄题材影视作品在展现共产党人的人伦美,以及发掘细节、建构记忆、让不朽精神与当下对话等方面的重要成就,选题重要,角度新颖,论述精准,发人深省。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