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读向云驹这本《当文学照亮大地遗产——论冯骥才》,仿佛眼前也闪过一簇美丽的火花,既耀人眼目,又催人奋起。这是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火花,也是精神的火花。
每个民族在关注和热爱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不能仅仅表现为孤芳自赏,而应该互相欣赏、广泛交流、彼此互鉴,促进和谐共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有利于每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和整个人类文化的推进和发展。“美美与共”才会成就人类文化发展的绚丽多彩的百花园。
中华民族的着装艺术始终伴随着民族的发展,形成了与当地自然空间相适应、与民族传统相呼应、与民族审美心理相照应的特色鲜明的服饰文化。
建党百年,我们回顾纪念,我们前瞻展望,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建党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书写奋斗的史诗、迈向新的未来。
本次改革增设了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拓展了工艺美术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对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从事工艺美术工作、促进北京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由中国民俗学会、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端午习俗中的文明意识与行为”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节,我们在温柔拂面的花信风中,感受着中华文明清爽,体味着平安国度的生活美好。
有了他们的示范效应,蓝印花布再度登上历史舞台,由分散在各地的星星之火,正逐渐形成燎原之势。
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共同主办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奖项,在民间文艺界和全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应关注民间文艺的人民性,重塑民间文艺的当代性,发挥民间艺人的主体性,提升民间艺人的获得感,让民间文艺在中华大地的土壤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长久地守护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
对于千百年来活在人们眼界中的民间艺术样式能否实现精彩的当代转化和艺术飞跃,人们一直在翘首期盼,然而越是具有深厚传统的艺术,其现代蜕变的焦灼和痛苦也就愈发突出,这无异于一场艰难的“革命”。
他认识到自己的品质和能力,一定要站在时代的潮头,这就是这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和担当。
城市文化建设既要重视传统工艺美术文化的“先进性”,又要兼顾它的“大众性”;既要重视提升它的艺术性,还要坚持它的日用性。
节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庄严崇高的庆典和仪式,更体现着现实世界中人们共享的一种精神与情感。
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有四对概念经常被人弄混,并直接导致我们对保护对象、保护原则、保护方法的误判。
未来,在非遗保护实践中,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优势作用和能动性,使其成为非遗保护的生力军。
直到今天,对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具体制度构建、采用何种模式等仍没有定论。但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出现,使得我国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由中国文联牵头组织实施。中国文联在顶层设计方面做足了功课:设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与相应的分类别专家组、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设计了较为完备的“大系出版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项目整体规划和《大系》文本编纂原则,制订了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长诗、说唱、小戏、谚语、谜语、俗语、理论等12个民间文学类别的编纂体例,并且不断优化和完善各层级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协作机制、成果形式等重要事项和环节。
在全民战“疫”的背景下,回顾抗疫民俗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鉴古知今、学史明智。
陕西榆林市剪纸非遗传承人武燕说,她希望能够通过作品来引导人们科学防控,祈福大家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