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的“气概”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美学研究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孙过庭和张怀瓘在书法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对书法艺术实践进行了创造性总结,为中国书法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深入观察文化话语与书法审美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审美观念的博弈如何渗透到这种超越的过程之中。
读罢张维忠风华照人、涵养服人的魏楷书法,“篇终接混茫”的哲思油然而生。生命终需留白,而书写永无终局。
浙江书法院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一展、一坛、一刊”的聚合性、创新性、持续性的力量,为进一步发挥浙江书法领先发展的新优势、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智慧和力量。
书法的现代化转型是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站在中华文化的立场看待书法的现代化转型,才是书法的唯一出路。
平等与欹侧、真实与游戏、磊落与细碎,三者意本相反,而黄庭坚的才思却足以把彼时彼地的心境物化统一在每幅书法作品中。
“集字式”创作、过度装饰问题、“文”的思考等现象背后的系列思考
书家不仅以自己本质力量来谋求生存发展,凸显个人价值,亦为社会发展提供符合审美的法则,引导社会文艺思潮。书家主体意识的高扬,自然成为文字形体繁衍力失去的原因之一。
对书法艺术而言,传统与创新并非对立关系,古人早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并早已辩证地得出结论——先与古为徒,再与古为新;既古为今用,又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