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是当代创作者萃取题材的无尽宝库,其中蕴藏的新经验新人物更是文艺创新的源头活水。
《宁静致美》为静物视觉艺术的美学体系和理论构建提供了独特的认知和前沿的思考,同时也为广大影友如何以人文之眼更好地理解欣赏和评判静物艺术,从而拍出更具文化内涵和生命灵性的作品开具了良方。
手机摄影影像的高品质、内容的高质量,将不断促使热爱摄影的人们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发现美和记录美,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世界分享美的感受、传递美的情怀,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人们相互了解彼此的优秀文化,从而有助于达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识。
摄影人依然勠力前行,一方面尽可能地坚持创作,一方面顺应形势要求,将更多精力投入摄影其他领域。摄影艺术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并体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摄影艺术研究和评论工作者也要自信自强,在摄影与影像学学科建设、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参与摄影创作实践,深入钻研实际规律,把在实践中生长出来的问题当作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广泛吸纳艺术哲学和各门类理论成果,融会中华美学精神,回答现实问题。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影像创作和展示活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摄影艺术充分展现了其记录历史和时代的功能,以具有现场性、见证性、机遇性的瞬间影像,形象、客观、直接地为我们展示了生活变迁、时代进步、文化传承和文明生态。
乡村影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毋庸讳言,其意义远远超越了摄影本身。
浓烈的光色变化其实是草原牧民生活中很常见的体验。在云南成长的经历让我理解蓝天、白云、红土这样浓烈的色彩饱和度可以是生活的常态。
4月16日至5月16日,由中国摄协和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六届“徐肖冰杯”中国纪实摄影展在浙江省桐乡市博物馆展出。
制作精良,必定使思想精深和艺术精湛的作品如虎添翼。我们不可辜负时代,我们也不能辜负时代!
传承岭南文化,传承红色影像基因,广东摄影人以多元走向融合、跨界、创新,正在努力打造与广东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站在巨匠的肩膀上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再创新的辉煌。
就其发展规律而言,每当人类面对战争、自然灾害频仍的年份,“图片”则常常偏向于体现对“摄影”本体的回归并凸显影像纪录的价值。
今年是吴老诞辰120周年,我们后辈除了要缅怀和纪念吴老,更重要的是研究他的摄影成功之道,继承和发展他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策展人从网络下载五花八门的手机图片,通过寻找这些照片的共性和信息价值,传递不同的艺术理念和观点。
提升摄影理论和创作的黏性和交互性,增强理论评论在实践中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引导力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