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剧”《医圣》的面世及其所带来的启迪和后续效应,对我们探讨和研究传统艺术样式的传承和创新,显然是不无裨益的。
《中华曲艺艺谚艺诀和专业术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厚重的学术价值、实用的教学价值、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宝贵的历史价值
如果从当下小品的艺术品质、艺术趣味、表演方式、表演队伍、人才特质上看,都是以曲艺为依托的。
社会、时代为相声、为曲艺提供了各种可能性,不可能每一种创新都能成功,也不可能每一种探索都有收获。但是,创新与探索,是必须的。传统的路,必须通向未来。
传承至今,以盛小云为代表的曲坛精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继承传统中勇于创新,“出人、出书、走正路”,引领拥有400年历史的苏州评弹再次绽放光芒,奏响新时代的艺术华章。
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曲艺艺术论”“曲艺表演美学”“曲艺传播学”“曲艺教育学”等系列理论研究,促进曲艺教育规范化,开创曲艺发展“出书出人走正路”的新格局。
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杂技艺术要创造性传承中国杂技的传统优势,将杂技的难与美、技与艺有机融合,从中提炼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全国形成若干杂技演艺高地。
这次疫情是对曲艺传承与“两创”功能潜力的一次大考验,曲艺界以空前的热忱和创演的实力抓住了艺术继承与发展的契机,实现了传统艺术通过互联网焕发活力的飞跃,再一次证明了新时代原创文艺的人心路向与号召性力量。
曲艺,在此次文艺抗击疫情中迅速反应,并在短时间内创作出大量作品。
曲艺评论功能作用的高效发挥还是应主要基于作品的实际评论,那些明确告诉曲艺从业者和普通观众一部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以及应该如何做得更好的文章,才能对曲艺鉴赏起到引领作用、对创作演出大有裨益。
“小品”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究竟是什么?属于“戏剧”还是“曲艺”?小品如何获得更宽阔的发展空间?日前,中国曲协在京举办关于小品艺术属性的学术研讨会,围绕这些问题,崔伟、崔凯、黄宏、向云驹、傅谨、鲍震培等专家学者畅所欲言。
“徐惠新周红文化评弹鉴赏会”的系列演出,以评弹文化的重新发掘为着眼点,以演唱加鉴赏的方式充分展示评弹艺术的独特魅力,希望能够为历史悠久的评弹艺术培养起新一代的观众群体。
在第十二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期间举办的首届山东省曲艺大赛,旨在发现和培养山东省的曲艺创作和表演人才,展示山东曲艺艺术的最新成果。本届曲艺比赛的节目曲种多样、主题鲜明、幽默风趣、贴近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相声人才,是相声“出新作”“走正路”的保障。反之,相声好作品便匮乏,走正路的路标亦混沌、迷茫。
本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创新办节思路与举措,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扩大中外文化交流,打造“杂技艺术的盛会,人民大众的节日”的节庆品牌,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文旅融合、产业带动、省市县联动、节庆价值外延”原则,把本届杂技艺术节办成一届最有影响力的杂技艺术节。
一向以“惊难奇绝美”为特点的杂技,让观众在为高超技巧惊呼鼓掌的同时,也为动人故事流下泪水——没有台词表白心迹,却用杂技语汇细腻生动地展现着为上海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壮阔激烈,革命恋人畅想和平美好明天的浪漫唯美。
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的工作能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带领年轻一代的曲艺工作者继续往前走,在中国的曲艺界树正风、扬正气、走正路,让正能量永远占领中国的曲艺舞台,相声舞台。
杂技剧的创新创作对杂技在技巧之外的文化意义和叙事功能进行开掘和展示,进一步拓宽了杂技的表演形式,丰富了杂技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实现了杂技创作理念的重大革新和杂技表演形式的标志性突破。
9月11日至14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前夕,适逢中秋佳节之际,第九届海峡两岸曲艺欢乐汇在福建省南安市举办。
7月17日至2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杂技展演在广西南宁举办。展演不搞评奖,而是邀请专家以一场一评、一剧一评的方式探讨技艺、研究创作,为参演团队指点迷津,提升了展演乃至中国杂技创作的理论高度。